此功,本名華山先天功,乃唐末宋初歷閱三朝,高壽118歲之道士陳摶始創。其術,源出易理,上承內丹道士鍾離權、呂洞賓師徒,而由陳摶集其大成,並發揚光大之。此派,以陝西華山為祖地,而銳志行功修持,冀得復返先天,其名,典此。
道教內丹學派,一向主張「我命在我不在天」,認為「藥補不如食補,食補不如氣補」,篤信鍊氣,可以卻病長生。華山先天功,經本人整理,其築基課程,共出卅二式,功能強固身體各部機能,範圍籠括五臟、六腑、大小腦、神經中樞、免疫系統、呼吸道、眼、耳、鼻、腰、脅、頸、肩、背、脊柱、四肢肌肉筋骨甚至皮膚之餘,亦且促進諸般內分泌,練之有恆,可保神釆奕奕、面色紅潤、皮膚光澤、身段纖秀、步履敏捷、思路清晰、常駐青春、壽享遐齡,其功之於保健養生,亦可稱偉矣,盡矣!至若療效,則無異立竿見影,一般而論之,初學者日練約半小時,一二月間,即可見氣血精神,大有增益,恍如脫胎換骨!於各類型呼吸道疾病諸如哮喘、睡眠窒息症、鼻敏感之類,則更見確效神速;其他痼疾如末期癌症 (包括肺癌、肺腺癌、腦癌、淋巴癌、卵巢癌以至腹膜癌)、癌症電療、化療後之全面康復、高血壓、糖尿、痛風、氣虛血弱、賀爾蒙失調、婦女不育、由更年期引發之各類生理及心理病患、長年失眠、易醒、肝炎、肝硬化、脂肪肝、膽固醇/三脂甘油偏高、陽痿、前列腺肥大、夜尿、胃弱、便秘、痔瘡、老花、散光、中度以下近視、嚴重耳水不平衡、經常性頭痛、頑固性背痛、頸椎痛、多種腳痛、四肢無力、手足冰冷、肌肉萎縮、五十肩、脊椎及關節嚴重退化、骨刺、風濕、關節炎、皮膚敏感、濕疹、香港腳、腳灰甲、痱滋等症,以至中風和免疫力提升等項,亦然。以上所列各式病症,皆有案例,曾經本人親手理妥,由初學至痊癒,需時不過三數月,至若血壓偏低、腎衰竭、骨質疏鬆等項,則需時稍長;而他如減肥纖腰、嫩膚祛斑、保青青等項,誠小道矣,可以無論!
此功,一貫只授本門羽士,迨乎近世,始稍傳俗家弟子。本人,自幼孱弱,哮喘纏身,多年不癒,至19歲,始輾轉訪得華山老道寓港嫡傳俗家弟子董氏諱力行者,與語,頗相投緣,自是忝列門下,得窺其術,練其起首數式,不一月而喘疾痊癒,從此未嘗復發,又數月,然後登堂奧而逮小成,於今年逾半百,微軀尚喜粗頑安健,皆拜其術所賜,獨惜董師,業於年前以百齡仙逝,此道將日微矣,因思推而廣之,用是濟物渡人,亦曩者繼往開來之遺意而已歟!而回首學藝之年,與董師談詩論文,把酒酬唱昔日,則已匆匆三十有餘年矣!
本課程導師許達洪(香港大學1973年度社會科學榮譽學士)謹識,並詳各式名目、效益如後。
第一式(平氣): 調順氣息,強壯肺部和氣管,排毒,治耳水不平衡,面癱、面歪,復初步提昇免疫機能。
第二式(猿式): 強肝、健脾、大補氣血(按:肝的範圍,包括膽)。
第三式(熊式): 養腎、健脾、大補氣血(按:腎的範圍,包括膀胱和生殖器官)。
第四式(龍式): 益心、健脾、大補氣血。
第五式(虎式): 壯肺、健脾、大補氣血(按:氣功,肺,範圍包括整體呼吸系統,氣管和支氣管在內)。
第六式(鶴式): 開啟膏肓,以便日後修習氣入膏肓一式;同時,藉順練法進一步提昇肺部及氣管之進氣功能,根治睡眠窒息;又舒展肩、背、兩臂脈絡,防治肩痛、上肢風濕;同時,亦是三階段降伏五十肩之第1步。
第七式(龜式): 強固頸椎,防治骨刺,按摩頸部神經中樞,舒緩緊張情緒,促進腦下垂體荷爾蒙分泌,鞏固腰椎;同時,藉逆練法進一步提昇肺部及氣管之進氣功能;同時,亦是三階段降伏五十肩之第2步。
第八式(洗胃法): 清除胃腸殘渣,通便、助消化、增食慾。
以上,是為初階八式,其主要作用,在於補益氣血,强固五臟六腑,使體魄精神,回復至與年青時無異,各式中年以後常見的慢性頑疾,於是,自然痊癒。
第九式(氣入四肢): 活動手足筋骨神經,使人四肢有力,防治手足風濕、長年冰冷、麻痺、濕疹和癬疥;同時。亦是三階段降伏五十肩之第3步。
第十式(練膺): 通膺,使橫膈膜上下活動有力自如,以便日後修習練橫膈膜一式;同時,治頭痛,促進腦部賀爾蒙分泌,預防腦溢血,復強力運動腳筋。
第十一式(摩三腑): 按摩胃、小腸、大腸,提升其功能,幫助消化和吸收,去除腸道脂肪,纖腰減肥,大幅增益腸道內之益菌數量,結果…。
第十二式(練上臂): 活動手臂以至手指肌肉筋骨,強壯雙腿筋肌關節,防治四肢風濕、蠕動大小腸,促進吸收排洩之餘,亦且活動丹田。
第十三式(氣入丹田): 運氣入丹田,補益中氣、壯膽、防治神經衰弱及抑鬱症。此式,亦是後面各搬運招式之入門式。
第十四式(練眼): 明目安神,防治老花、散光和近視。
第十五式(練橫膈膜): 防治橫膈膜鈣化,抗衰老;同時,令丹田有力,促進胃腸蠕動,幫助消化、吸收和排洩,強壯鼻道,精益平氣,鞏固脊椎。
第十六式(氣入膏肓): 疏通心肺和背部血管,卻病延年,防治心肺血管栓塞,根治背痛。
以上由第九至第十六式,是為中段八式,專練丹田有力,延壽強身之餘,亦為後面的「搬運」招式打穩根基。而「搬運」,亦即「氣走諸穴」是也。
第十七式(馬式): 強壯兩腿筋肌、膝關節,暢通雙足血管;同時,活動手臂手指肌肉筋骨,使人手足便捷,雖至高齡,也無龍鍾老態。又主治更年期常發之四肢關節硬化症候。
第十八式(練甲狀腺): 促進及平衡甲狀腺分泌,常練,免病之餘,自許精力充沛,體態勻稱,同時,杜絕頸紋。
第十九式(心腎相交): 主治長年失眠、神經衰弱。
第二十式(美容搓面法): 促進分泌,消除臉面斑點和皺紋,使人容光煥發,肌膚柔滑,面色紅潤,也去眼袋,防治頰肉鬆墮。
第廿一式(鳴天鼓): 舒緩腦部神經,助眠,增強聽覺和記憶力。
第廿二式(一足湧泉): 精練腿功三部曲之初階。三部曲,功能反弱為強,
一者:暢通血管至趾尖,光潤肌膚,袪除水腫,寒冬不凍;二者:強筋壯骨,護膝健步,防治風濕;三者:增新肌,除贅肉,塑造理想線條。
第廿三式(練鼻膜):專治初起傷風感冒,主旨增強免疫系統和鼻腔黏膜的更新功能,多練,小病可免,復提升嗅覺功能。
第廿四式(氣貫百會): 運氣入腦,疏通腦部血管,促進腦細胞和微血管增生,永保頭腦清晰,感官敏銳,防治頭痛和中風,刺激腦下垂體及松果體之賀爾蒙分泌。
以上由第十七至廿四式,是為高階八式,專注「搬運」,主旨在於暢通全身上下各部血脈,熟諳之後,練之以恆,必致長壽安康,朱顏永駐。
第廿五式(太極八式之提、舉): 大補氣血,振奮精神,引氣入骨,強固骼膜,專治骨質疏鬆,復強烈激發AMP酵素分泌:滅癌,除糖尿,抗血管硬化,治高血壓,防中風,調理青光眼,減肥,開胃……而復返本歸源,強固骨架。
第廿六式(太極八式之推、拉): 續上。
第廿七式(太極八式之揪、按): 續上。
第廿八式(太極八式之抓、抱): 續上。
第廿九式(透指功): 運氣直透指尖,強固兩臂筋骨,任練左右腦,疏通腦部血管,防治頭痛和中風,促進腦細胞和微血管增生,永保頭腦清晰,感官敏銳,復刺激腦下垂體及松果體之賀爾蒙分泌。
第三十式(氣入雙脅): 擴闊胸腔,增加兩肺容積,鞏固脊柱、肋骨和脅部,練淋巴,增高;同時,亦是練鐵布衫之預備式。
第卅一式(練筋): 主治年老上肢酸軟無力及顫抖,壯心。
第卅二式(上下走氣): 引氣入四肢,令皮下污垢隨汗氣排出體外,防治手足皮膚敏感、濕疹和癬疥,使人四肢強壯有力之餘,復促進甲狀腺分泌,常練,免病之餘,自許精力充沛,體態勻稱,同時,杜絕頸紋,長保生氣勃勃。
以上由第廿五至卅二式,是為結業八式,其主要作用,是在於返本歸源,強固骨架;而同時,旺血補氣,奮發精神。
又,此課程為動氣功,動作架式及其相關效益,盡皆符合現代西醫學理,不涉迷信,亦不從事靜坐冥想,絕無走火入魔之虞;而所需之修習時間,不過最初三兩月,日練約 30 分鐘;之後,每週 2 - 3 次,每次 20 分鐘而已。